實際案例
資優孩子的雙刃劍:對錯誤的恐懼與未來挑戰
隱藏的影響:高標準與低容錯率
資優的孩子往往對自己有極高的標準,他們的成功經驗使他們將「零錯誤」視為常態。這種心態乍看是追求卓越,但長遠來看,卻是阻礙他們發展的隱憂。
許多資優生在面對挫折時,可能感到一股強烈的焦慮感湧上心頭,會因為對失敗的恐懼而裹足不前。他們害怕的不是「不會」,而是「不夠好」。這份恐懼,很可能阻礙他們探索未知,甚至影響未來的發展。
他們可能無法接受自己「犯錯」的事實,因為在過去,他總是能完美地完成任務,不是因為「不會」,而是因為「不完美」而感到沮喪,即使老師和家長再怎麼鼓勵,仍舊無法擺脫那種「我失敗了」的沉重感。
如何改善:建立容錯的安全基地
要幫助資優孩子跨越這道心牆,我們需要從多方面著手,將「錯誤」從洪水猛獸,重新定義為「學習的墊腳石」。
1. 透過前額葉強化感統運動訓練改善
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將接收到的各種感覺訊息(如觸覺、聽覺、視覺、本體覺等)進行整理與組織的過程。這個過程如果順暢,孩子就能有效地面對環境中的各種挑戰。
對於資優生來說,他們可能在某些感官處理上特別敏銳,例如聽覺或視覺。然而,他們也可能在本體覺或前庭覺上有些微的失調。
- 本體覺:指的是身體對自己位置、動作和施力大小的感知。本體覺失調的孩子可能缺乏對自己身體動作的精準控制感。這種「身體不受控」的感覺,會加劇他的挫折感。
- 前庭覺:負責平衡和空間感。前庭覺處理失調可能導致孩子在面對不確定的情境或新事物時,感到焦慮或缺乏安全感。面對一個從未接觸過的複雜任務時,這種不確定性會讓他感到不安,而過程中的小失誤,可能成了壓垮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簡單來說,感統的失調會讓孩子在身體層面上感到「不確定」,這種「不確定」感會加劇他們在心理層面上的焦慮與挫折。
2. 重新定義「錯誤」
與其將錯誤視為失敗的證明,不如將它視為具體、有用的資訊。教導孩子:「錯誤不是終點,它是告訴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走的記號。」
3. 讚美過程,而非結果
刻意讚美孩子為了達成目標所付出的努力、策略、堅持和嘗試。例如:「你面對這個難題沒有放棄,繼續嘗試了三種不同的方法,這很棒!」這能幫助他們明白,努力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。
4. 創造安全的失敗環境
鼓勵孩子從事一些低風險但可能失敗的活動,如複雜的拼圖、新的運動、或學習一項艱難的樂器。當他們受挫時,重點不是去解決問題,而是先同理他們的沮喪,然後問:「從這次經驗中,我們學到了什麼?」這能讓他們將挫折視為學習的機會。
資優是一種天賦,但面對挫折的能力才是決定孩子能否在未來實現潛能的關鍵特質。培養孩子的心理韌性,將是您給予他們最有價值的「資優教育」。